中国储能网讯:储能被视为解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性、间歇性的重要手段,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不断创新高,储能的部署如火如荼,躬身入局淘金的企业也开始多起来。
根据爱企查的数据,在过去三年,注册为储能公司的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近10.9万家。养猪的、打游戏的、做食品的都开始涌入这个赛道。
但火热的背后,储能的商业模式一种困扰业界。如果储能不能解决盈利问题,就很难实现市场化和商业化,最终也就走不远。
以各地的强制配储为例,很多地方出台政策,要求新能源项目要配置10-15%的储能,此举虽然推动了储能装机的迅速增长,但很多储能设备沦为摆设,利用率很低,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据中电联数据显示,2022年电源侧的新能源配储平均运行系数仅为0.06(日均运行1.44小时、年运行525小时)。相比之下,用户侧储能平均运行系数最高,达到0.32(日均运行7.67小时,年运行2800小时)。
如此低的利用率,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毕马威在3月发布的《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中引述数据显示,一座光伏电站配建装机量20%、时长2小时的储能项目,初始投资将增加8%-10%;风电场配建同样容量的储能项目,初始投资成本将增加15%-20%。
现在很多风电、光伏配储,更多是为了拿风、光指标。对很多企业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里说的强制配储,主要是指发电侧的储能,之所以利用效率低,是因为这里的储能只服务于单一的新能源场站,应用场景、时段和需求都非常有限。
按照这种效率走下去,储能的市场爆发是看不到未来的。破解之道在哪里?一定要给予储能电站以独立储能的身份,参与整个电力市场,除了服务于单一的新能源场站,还有必要租赁出去,实现储能共享和多元化收益。
于是,很多投资者把储能的春天寄托在以工商业为主的用户侧储能市场。
特别一些地方出台对储能的补贴政策,加上峰谷电价差拉大,也为工商业储能的需求爆发提供了条件。
图说:储能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应用 来源:一篇文章搞懂储能投资基础框架 01 峰谷电价差提高储能经济性
用户侧储能包括家庭户储和工商业储能,在中国家庭户储市场还很小,这里所说的用户侧储能主要指工商业储能,目前正处在需求爆发增长阶段。
工商业储能主流的应用场景为工厂、商场和楼宇,以及光储充电站和微电网。目前我国主流商业模式有两种商业模式,即工商业用户自行安装储能设备,或者能源服务企业协助用户安装储能。
2022年用户侧储能发展提速。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2022年中国储能市场并网项目总规模达7.762GW/16.428GWh,功率及容量同比增长均超220%。其中,已并网用户侧储能项目容量占比10%。
虽然跟电网和电源侧的储能相比,用户侧储能占比还很小,但因为基本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各类政策也在鼓励,未来前景被业界看好。
特别是各省市峰谷电价差拉大以及各地出台的两部制电价,提升了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为工商业储能发展提供了催化剂。
2023年7月全国各地已发布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价格。7月峰谷电价差最大的地区是上海市,大工业执行两部制1.5倍尖峰电价时,峰谷价差为1.8923元/kWh。
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7月共有20省市执行尖峰电价,其中有19省市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而2022年10月才9个。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另外,各省市逐步出台两部制电价,除甘肃、蒙东地区还未执行之外,全国各省都已执行两部制电价。
两部制将上网电价分为容量/需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容量电价又称为“基本电价” ,按变压器的容量(运行中的最大需要量)来计算;电量电价计算的是客户耗用的电能量,即变动费用部分。两部制电价下,配置工商业储能可以减少容量/需量电价。通过减少短时间内负荷高峰峰值降低容量电费,可在工业用户侧配置储能调控需量,提高用户收益。
一些地方还拿出真金白银,直接补贴储能项目,鼓励储能发展。
到目前为止,有20多个省市发布储能相关政策,跟这些发展政策一同发布的,还有各地的补贴政策。
比如广东深圳对先进的储能示范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最高支持力度不超过1000万元。
四川成都,对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电源侧储能、虚拟电厂储能等领域项目,单个项目安排金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重庆市两江新区按照储能设施装机规模给予200元/千瓦时补助,单个项目的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
江苏省对在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投运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制造业企业按照实际发(放)电量给予0.8元/千瓦时的补贴,连续补贴两年(含投运当年)。
浙江温州,对在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投运的分布式光伏和用户侧储能项目,制造业企业按照实际发(放)电量分别给予0.1元/千瓦时和0.8元/千瓦时的补贴,连续补贴两年(含投运当年)。
图说:储能盈利模式 来源:阳光工匠光伏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02 关键是要盈利 电价峰谷差拉大和补贴政策,为独立储能电站的收益来源提供了保障。 以浙江温州为例,一家制造业企业,如果配一个2兆瓦时的储能柜,平均充放效率达88%,一次性充放电可达1760度电,浙江地区每天可实现两充两放,每天可放电3600度电。浙江峰谷电价差超过9毛,再加上温州工商业储能每度电补贴8毛钱,一年下来,这个储能设备可为企业带来200多万的收益。还可以缓解拉闸、限电给企业带来的减产损失。 当然,这个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前期投资,运维成本,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安全性等,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电力现货市场的峰谷预测,非常考验运营方技术。没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运营能力,很难吃准峰谷电价差。 所以,选择靠谱的储能提供商以及新型能源系统集成商很重要。 此外,近年来我国不断将发电主体扩展到清洁能源,正式将储能和可调节负荷纳入了提供辅助服务的市场主体之中,在江苏等地,储能设施已经无缝融入了调峰和调频的辅助服务市场。这也为储能扩展了收益来源。 当然,政府的补贴是有时限的,而储能设备是一个长远投资。现在电力市场改革还没有确定最后模式,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也需要时间,独立储能盈利模式虽然正在浮现,也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既是风险所在,也是机遇所在。
来源:中国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