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丝院建言打造南沙新型储能产业国家级基地

2023-07-20 1067

  中国储能网讯: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型储能被推到“风口浪尖”。近日,广东海丝研究院发布调研报告,围绕南沙加强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南沙新型储能产业国家级基地提出对策建议。

  今年,广东出台《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到2027年,广东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南沙作为广州市储能产业重要集聚区,在关键原材料(电池回收)和储能电池环节发力,已初步构建了“一街两镇”的产业格局,在生产制造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随着融捷南沙产业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融捷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项目、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封顶,南沙正加快打造集“生产研发、系统部件研发及集成服务、储能控制芯片制造”于一体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初步建立“新能源+储能”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具备乘势而上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优势。

  虽然起步快,基础强,但南沙新型储能产业也面临着研发创新整体实力不足,基础设施布局较为欠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发展难题。

  报告就上述问题,通过广泛研究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态势,总结分析主要省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模式,新型储能产业盈利模式,新型储能企业发展趋势,结合南沙新型储能产业的现实布局,提出打造南沙新型储能产业国家级基地,推动产业项目集聚,强化联合技术攻关的建议,并探索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新型储能产业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发展。

优化项目布局,夯实新型储能产业强基础

  报告建议,南沙要筑牢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构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涵盖储能材料生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安装运维等为一体的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在项目配置上,在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工业集聚区合理确定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及布局,同时鼓励分布式供能系统储能应用,推动新型储能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跨界融合,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增量配网等配置新型储能。

  如何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国家级基地建设?报告指出,鼓励区内新型储能相关企业向东涌镇、黄阁镇等集聚,推动经营主体结网合作,加大储能装备生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向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国家级基地。

强化技术攻关,提升新型储能创新“源动力”

  报告建议,一方面,要围绕新型储能主要技术路线、安全技术领域、智慧调控领域,依托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储氢等区内优势技术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另一方面,组建“政、产、学、研、金”新型储能发展基金和创新联合体,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并探索打造新型储能项目监测平台和评价中心,开展数字化监督管理,实现对储能项目运营情况的全方位监督、评价。完善产业服务,研究组建新型储能产业服务机构,为新型储能行业创新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新型储能示范性窗口

  针对当前新型储能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报告建议,商业模式上可以探索实现共享建设、共享租赁、共享功能,鼓励聚合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创新源荷双向互动模式。

  在运营模式上,鼓励区内的新能源投资企业、储能运营商、电网企业等产业主体,通过市场化方式探索形成共享储能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同时支持引导新型储能通过市场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运营,鼓励投资主体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实现电站共建、服务共享。

做强交易规模,激励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在2022年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如何尽早突破行业天花板?报告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新型储能经营主体地位。推动符合技术要求、调控要求、运营要求等资格的新型储能项目,以及独立储能项目、独立储能电站等参与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

  二是建立新型储能市场交易体系。建立健全与新型储能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电力市场规则和交易细则。完善“按效果付费”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丰富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品种。

  三是完善新型储能市场价格机制。明确新型储能充电价格、放电价格、输配电价格等具体政策,明确储能电站多元化收益模式。

来源:中国储能网